丰南图书馆

历史人物钩沉续一

时间:2009-07-27 点击量:
  

 董榕
               
            字岩恒,黄各庄镇董各庄村人。生于清康熙年间,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取得拔贡资格,赴京参加廷试,名列第一。从此走上任途,历任济源、新野县令,郑州、许州、直隶州知州,浙江金华、江西南昌、九江知府,吉安、赣宁兵备道等职。
               
            董榕居官体恤百性的疾苦。任职16年中,曾屡散家资,救灾抚恤。担任新野县令时,淫雨成灾,民众缺食。董榕卖掉家产,捐资施粥数月,后又亲自到夏邑察水患,办理救灾事宜,对百姓实施赈济。为堵塞赈济中的漏洞,他逐户计算人口,按月分给粮食。董榕恐有不足,又把自己俸银拿出来购买粮食,救济灾民。
               
            董榕在改革旧的习俗上,很有建树。他反对重男轻女,对当时江浙一代的溺女婴等陋习,严令禁止。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董榕任浙江金华知府后,见当地重男轻女等陋习严重,规定生女孩者奖粮三石。不仅如此,还为改革旧俗制造舆论,在吉安道任职时,写了一本《广生录》读物,发布禁止“薄俗事八条”,宣传反对重男轻女,并建立“莠民册”,对溺女婴的人列入此册以示惩戒。
               
            董榕还注意公益事业的建设。在赣宁道任职期间,见所属上游县几十个村庄常被洪水冲没,他领导当地官员,采取开河引水入江的疏导方法,防止了水患。这一义举,清人袁子才在他所著的《新齐谐集》一书中,有很详细的介绍。
               
            董榕尤其注重文化教育事业。在九江任知府时,自己捐献资财,修建了一座“濂溪书院”,招生入学。他本人也著书立说,一生著作很多。计有《周子全书》、《芝龛记》、《庚洋集》、《浭阳诗集》、《繁露楼诗》等书。其中《芝龛记》是董榕写的传奇,叙述明代女将秦良玉、沈云英抗击外敌,立功受奖的故事。近代著名的民主主义女革命家秋瑾对此书评价很高,并题了这样的诗句:“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蛾眉,吾侪得此添生色,如信英雄亦有雌。”
             李善继
            (1873-1942)

                丰南镇艾坨村人,绰号“钊子李”,因创造加工猪鬃工具----“钊子”而扬名。
               
            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河头、胥各庄一带猪鬃业兴起,以王禾庄赵新为首开办了一批猪鬃加工场,俗称猪毛场。其加工程序,先梳理鬃毛,使绒毛与鬃分离,称“通猪毛”,后再梳理猪鬃,使其根稍一致,按不同长度,以英制计,分成2至6时等不同规格,称“择猪鬃”。李善继通过经常去猪毛场观察其加工过程,制出一种梳理猪毛鬃的梳子,但因木齿强度不够,极易折断,他又参照农用钉耙结构,反复琢磨,加以改进,取名钊子。投入使用后,得到生产使用者称赞。但惟因造价昂贵,销路不大,李善继并未因此灰心,为制成物美价廉的钊子,继续对钊齿用料及制造进行摸索改进,不惜半生精力,终于试制成功。
               
            男女工钊子各分三种型号,用“李李”二字为标记,自制印油(生猪油掺黑烟子捣碎)于产品上盖戳,以示艾坨李氏钊子后继有人,源远流长,生意兴隆。
               
            因旧时猪鬃加工工具均由工人自备,且猪鬃工厂卫生条件极差,职业病严重,参加生产者多为无地少地农民,以工资糊口尚感不足,更无力多支付工具费用。李善继为用户着想,教育儿子在下料、打锺等方面均按规定标准操作。即使钊子畅销,也绝不偷工减料,因而使李氏钊子名声大振,遍及冀东地区,用户慕名者接踵而至。
                李善继69岁而终。
               李廷楠
            (1821--?)

               
            字珠轩,柳树瞿阝镇柳树瞿阝村人。生于清道光初年(公元1821年),卒年不祥。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冬,他去保定府省亲,遇一难民卖亲生女儿,女儿哭涕不肯离去,惨不忍赌。李廷楠便将自己的衣物曲当了一千铜钱,给予难民。难民痛哭流涕,连连叩头说:“救命之恩,来世当牛作马也得相报,请问恩人大名”。他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终未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