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南图书馆

[史料丛考]我国的第一个铁路机车厂

时间:2009-07-27 点击量:
  

 胥各庄修车厂的创建
    我国的第一个铁路工厂是胥各庄修车厂,即现在的唐山机车车辆工厂的前身。该厂建于1880年5月,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胥各庄修车厂是中国早期的近代工业企业之一,是当时中国封建统治者推行“洋务运动”的产物。
    19世纪仍年代,洋务官僚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开始在各地兴建军事工业,以后又围绕军事工业建立了一些民用企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等。由于上海轮船招商局用煤的需要,轮船招商局总办唐景星(廷枢)建议开采直隶开平煤矿。这个建议得到直隶总督李鸿章的支持,他奏请清廷批准,于光绪三年(1887年)八月二十一日,公布了《直隶开平矿务局章程》,并成立了开平矿务局。
在筹备开矿过程中,唐景星建议从开平矿区至北塘河口,修筑一条铁路,以便将煤运抵北塘河口,装人轮船,海运上海、天津等地。他断言:“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也。”李鸿章接到唐景星的条陈后,立禀清廷,并获允准。最后议定挖一条河运煤,该河挖成后称为“煤河”。据1880年《英领事商务报告》中记载:“从胥各庄至芦台已挖成一条小运河,从芦台引河水人内,河有闸,可以维持每天船运12小时,水深是4英尺,潮涨时开闸则每日船运可超过12小时,运河全长约二十一英里许”。但唐山矿区地势较高,不宜挖河,经清政府允准修筑一条唐山至胥各庄的轻便铁路,称“运煤铁路”。并声明铁路建成后不准行驰机车,要以“骡马拖曳”。这条铁路由英国人金达操办,于1880年5月动工兴建,次年建成。在修筑铁路的同时,胥各庄修车厂也建立起来了。
    工厂初建时,规模很小,只有几十个工人和几间简陋的厂房。总共十几台小型机床,其中大部分为手摇机床,也有儿台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机床,这在当时就是最先进的了。在化铁炉、打铁房、补锅房等处使用的工具,是古老的大锤和手拉风箱。工厂专门修造胥各庄铁路上使用的煤车,每辆煤车可装煤12吨左右。建厂第二年,在这个简陋的工厂里,工人们利用废旧材料,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蒸汽机车——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龙号”机车。


图片1
   胥各庄修车厂是开平矿务局出资创建的,属于“官督商办”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完全是腐败的官僚制度。工厂聘任英国人金达为工程师,是一个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企业。1882年,开平矿务局从英国购进了两台双水柜机车,从此,机车开始不受限制地在中国土地上运行了。其中有一台“0号”机车,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放在工厂里,1982年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10周年,参加了在日本横滨举办的“中国铁路展览会”。这台机车后运回国内,暂存在北京北方交通大学院内,作为国家文物保管起来。
修车厂迁到唐山
    1885年8月,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请清政府批准,从开平矿务局收买了唐胥铁路和胥各庄修车厂,组织了开平铁路公司,亦称开平铁路局,由伍廷芳任总办。并开始展修铁路,由胥各庄延至北塘河口的阎庄(在芦台以北3华里)。1887年2月,清政府将铁路事务划归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管辖,从此铁路成为国家要政之一。这时,开平铁路公司改名天津铁路公司(对外称中国铁路公司)。唐阎铁路继续延伸到天津。1888年8月,唐津铁路完工,开始直通客货列车。由于运输量的增大,胥各庄修车厂已不能适应需要,同时,修车厂在胥各庄,开平矿务局在唐山,许多需要修理的煤车郡停在唐山矿区,工厂用煤还需从唐山运去,的确有诸多不便。根据这些情况,胥各庄修车厂于1888年迁至唐山西马路23号,与开平矿务局一墙之隔,改名唐山修车厂。
唐山修车厂占地约40亩,规模仍然不大,职工五六百人,最多时也不满千人。厂内只设有镐车楼、打铁房、油漆房、补锅房、锯木房等几座简易场房。机器设备只增加了1台小型汽锤、3个圆锯、几台小型压刨,以及钻床、压眼床等。当时的镐车楼只能停放一台机车,锯木房只能停放两辆花车 (即客车)。尽管规模还不大,但较胥各庄修车厂已扩大了不少。
    工人分为里工和外工。里工由工厂直接雇用,工资由工厂直接付给。外工由包工头代为雇用,工资由工厂依照包工合同规定付给包工头,经过包工头克扣后再付给外工。工厂除修造煤车和修理小火车头外,也修造货车和花车。据老工人黄瑞成、吕文贵等人回忆,工厂曾为慈嘻太后做过“龙车”。龙车的车箱内相当华丽,有“龙床宝座”,“宝座”前有明柱,明柱上盘着两条龙,是工人们一刀一刀刻出来的,造一辆“龙车”要花费相当于造10辆花车的钱和工。
    1894年,铁路向东延伸至山海关,设立了北洋官铁路局,铁路从此改为官办。1896年铁路又向西延伸至北京,清政府下令将北洋官铁路局改组为津榆铁路总局。随着铁路的伸展,工厂的修造任务也逐渐增加,唐山修车厂厂地狭小,不敷应用,只得另建新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