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南图书馆

丰南图书馆《马拉火车的地方》聊书会活动报道

时间:2014-01-18
  

 

2014年1月18日在这岁末年初之际,丰南图书馆文献流通部为感谢读者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与厚爱,特在丰南图书馆四楼沙龙活动室举办了读者沙龙活动,为传承丰南的地域文化,特为《马拉火车的地方》一书举办了聊书会专场,为此我们还特别请到了《马拉火车的地方》的作者于东兴老师,于老师一直致力于写乡土文化,为传承丰南的地域文化贡献力量。此活动得到了区文广新局领导的大力支持,至此局长田殿江、副局长董利立、高昌顺一同参加此活动,为今天的聊书会增色不少,今天参加活动的读者朋友们几乎都是热爱写作、崇尚地域文化的一些文人、学士,可谓都是佼佼者,在众多读者的鼎力支持下,活动顺利开展。
活动开始前就涌起一番洽谈,为接下来的活动做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活动的第一环节由馆长为我们做活动的开幕词,为大家带来新年新祝福,也为今后读者服务的工作做简单汇报。接下来的第二环节由作者于东兴老师为《马拉火车的地方》一书做写作的动机分享,唤起大家写作的灵感,于老师的分享过程中每一位到场的读者都听的非常认真,于老师说的也非常忠肯,描述了丰南地域文化的可贵之处,值得我们挖掘并传承。接下来的第三环节与第四环节共为互动分享环节,主要由读者分享读《马拉火车的地方》一书之后的一些感受,并可以与作者进行沟通交流,互相探讨地域文化的精髓。在这一环节大家都积极主动的发表各自的态度与意见,畅所欲言,首先副局长高昌顺做了最精彩的开场,他可谓是一位“文人”写的书不少,懂得东西不少,说的话更是文绉绉,他一直都是说自己是一位忠实的读者,不想用身份压抑气氛,让大家拘谨,这样的平易近人,希望大家都能畅所欲言,也算为地方文化尽一份微薄之力。接下来是一位叫周茂荣的老先生他的文笔也是十分犀利,他对《马拉火车的地方》一书情有独钟,特为此书写了一篇文章为《走进马拉火车的地方》并发表在了芦笛刊物上,此文章写的相当精准并切合实际,可见周茂荣老先生对《马拉火车的地方》一书看的多仔细、多认真,他写的《走进马拉火车的地方》可谓是《马拉火车的地方》的后续。一位平凡的老人执着于写作,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郭百新是大齐镇主席,他一直研究地域文化,而且对地域文化的记载都有一定的了解,还写了很多关于地域文化的文章,这些价值不菲并记载地域文化的篇幅是值得永存的。丰南一小的李云虹老师讲述了她对地域文化的感受,偶然的一次灵感让她对丰南的桥产生了兴趣,所以一直致力于对桥梁文化的研究探索当中,所以她对于老师写这本《马拉火车的地方》一书很佩服,致使她对以后继续研究地域的桥梁文化更有动力支持。靳少弘大爷是一位水利局退休工人,爱好写作与书法,他讲述了原水利设施的一些最原始、最古老的东西,也是最有价值的东西,说的让我们很是震惊和感触,于老师建议靳大爷可以将这些东西都写出来整理出来,可以成为可贵的地域文化材料。仅有的一个小朋友史福亮的儿子史清风,他仅有9岁却在爸爸的影响下读了《马拉火车的地方》,还带着问题与于老师沟通交流,看着孩子一脸稚嫩,不紧不慢的问着于老师各式各样的问题,让我们这些作为哥哥姐姐的也不禁赞叹,真可谓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后生可谓。局长田殿江更是大力支持丰南的地域文化,通过读《马拉火车的地方》在其影响下也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这是灵感的发起,是地方又一盏明灯,田局和在场的读者都亲切的沟通,希望大家以后都继续为丰南的地域文化写出更多更好的东西,为后人永存,我想在这样一位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丰南的地域文化会永远被后人所警醒。最后由图书馆的张宝华做了最后的总结环节,张姐的文笔语言很是犀利、严谨,她站在了图书馆馆员的角度、读者的角度、甚至是领导和作者的角度都做了整体的概括、总结,将其融为一体,她说的精彩至极,时间虽短仅几分钟的时间包含的内容却很丰富,让每个人在瞬间都觉得地域文化至关重要,作为丰南的子民都应该时时为地域文化的传承尽微薄之力。
活动接近尾声大家都不舍离开,还在互相的探讨着文化的精髓,这份执着值得为后人学习,此活动圆满成功离不开领导的鼎力支持和读者们的全力配合,更有工作人员的辛勤服务,相信在这次活动的大力推动下更多的文人会涌起,更多更好的地域文化著作将会诞生,共同传承地域文化,丰南图书馆作为文化的枢纽会永远为地域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文献流通部作为图书馆的一项服务窗口始终坚持为读者服务,发挥自身职能,传承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