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南图书馆

适应社会,成就自己——大学生暑期阅读书单分享

时间:2023-08-24

 
 
     你有多久没读书了?在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多来自微博、小红书、短视频等,
我们习惯了通过各大博主精炼的评述去了解一件事、一个人或是一本书。
这个暑假,你要不要静下心来读几本书?在书中去感悟、找到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作者:冯骥才<

作者用温暖质朴的文字,书写对自然性灵的赞美,
对凡人小事的感怀,对文化根脉的守护,对人生课题的思索,
展现了一代文学大家的风骨和生活志趣。
人生一世,苦乐相伴,聚散依依,假如我们愿意品尝,
样样都有滋味。以一颗有情从容的心,
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认真生活,付出热爱,这是冯骥才告诉我们的美好生活之道。

 
 



作者:(瑞典)拉尔斯-约翰·艾吉<<

 
让人说Yes,只是沟通的开始。
让对方感觉Happy,才是有效沟通的关键。
不论是和对手微笑握手时,想清楚一句话应该说什么,
还是和家人在餐桌上,讨论新换的沙发应该是什么颜色,
我们都需要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
才能避免冲突局面,实现共赢!从明确双方立场到掌握说话之道,
再到实现共赢局面,《沟通力法则》的五大步骤不仅让你在商务博弈中立于优势位置,
还能运用于人际交往中,提升你的影响力!

作者:(日)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一名深陷自卑、无能与不幸福的青年,
听到了一名哲人主张的“世界无比单纯,人人都能幸福”便来挑战,
两人展开了你来我往的思考和辩论,在一夜一夜过去后,
青年开始思考,为什么“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在于你是什么样子。



作者:杨绛

《我们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
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
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
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作为老派知识分子,她的文字含蓄节制,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
令读者无不动容。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
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
家的意义也在此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自卑与超越》,一本让聪明人读懂自己和这个世界的经典著作。
自卑普遍存在,自卑是力量所在。
阿德勒认为,人类生而自卑;
自卑和自卑的补偿性是人类个体和整个文明的动力源,
主宰着人类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爱情、工作及梦境中的各种表现;
人可以超越自卑,创造另一个自我;
超越了当下的自我之后,会产生新的自卑,
因为不满足来自人类灵魂深处。



作者:黄仁宇<<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

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

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

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

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

“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

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

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文·图:陈妍
编辑:赵卜霏
审核:佟丽云